幸福颐养在怀来
日期: 2024-09-01 作者: 前期准备
康养基础设施加速建、重点项目加速推、产业蓝图加速绘……在怀来县,“夕阳产业”正在成为“朝阳产业”。
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近年来,怀来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加快布局环京康养产业,让“京西康养第一城”名片越擦越亮、越叫越响。
距离北京100公里,京张高铁40分钟左右到达,依山傍水,气候宜人,怀来县发展环京康养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纵深推进,政策红利又让怀来发展环京康养驶入了一条快车道。
“怀来县是全市对接京津发展的桥头堡,康养产业扎稳根、快速跑,就会加速区域内产业集聚度,带动全市康养产业的深入发展。”怀来县民政局局长韩志勇说。
正是摸清了自身“家底”,抓住了协同发展机遇,近年来,怀来县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加速建设环京生命健康和养老服务示范区,依托重点康养项目全力发展银发经济,加速布局医养、康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产业,全力打造“京西康养第一城”。
炎炎夏日,同烈日一样火热的还有怀来县天保健康城项目一期的施工现场。为了赶在今年10月份交付使用,冬夏更替,这里始终在开足马力忙施工。目前,项目一期5栋养老公寓已全部封顶,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内部适老化装修,及小区院内路面硬化、绿化等工程。
“大年初四,县委书记贾兵就来到现场调研项目进度;4月中下旬,他再次和县相关科局负责人一同在这里现场办公,协调市政配套设施问题……”每一个节点,每一次调度,天保康养服务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侯建美都历历在目,令她感叹的不仅是县委、县政府对项目的高度关注,还有实打实为企业排忧解难的诚意。
天保健康城项目是怀来县加速布局环京康养产业的一个缩影,也是该县创新发展康养产业的重要一笔。
当低迷的房产遇到高涨的康养产业,不仅出现了转机,还焕发了生机。怀来县委、县政府解放思想,创新举措,摸索出了一条“地产+康养”转型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去年,该县积极引导天保健康城项目转换赛道,给予政策倾斜,共克资金难题,帮企业由传统房地产行业战略转型为康养产业,开拓新的发展空间。重新调整发展趋势后,该项目打破了原有发展模式,将产权销售转变为养老租赁业务,致力打造环京14县中京西北地区首个“医、养、康、护、智、膳、娱、居”八大功能空间于一体的大型CCRC医康养社区。该项目也成为全省首个由房地产转变为医康养的项目,成为集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三位一体”的京津养老新标杆。
随着项目顺利推进,如今天保健康城的售楼中心内格外热闹。这里不时有慕名而来打听“何时建好”的北京旅居老人;有时刻关注项目进展的周边小区居民;还有主动走出去迎进来的京津地区“看房团”。“通过县里牵线搭桥,我们与北京西城区民政局和几个街道办事处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最近看房的老人团不少,最多时候一次260多人。”侯建美介绍。
在康养产业的赋能下,房地产活了;在房地产的加持下,康养产业稳了。在怀来,二者碰撞出了新的火花。
“康养就是健康、养生和养老。健康即生理、心理和精神都处在良好状态;养生是以提升生命质量为目标,对身体和心理进行养护;养老则是针对老年人群的设施保障和系列服务。”对此,怀来县民政局局长韩志勇有着清晰的认识。
鸿翔健康城荣瑷医养中心坐落在怀来县沙城镇。在这里,81岁的北京籍老人富玉珍正悠闲地泡着下午茶,和几位老人畅聊。一晃快10个月过去了,她早把这儿当成了第二个家。刚来的那个月正赶上中心为当月生日的老人过集体生日,她也是其中一位。生日蛋糕、长寿面、生日祝福,温馨而欢乐的场面让富玉珍难以忘怀。而打动她的并非这一件事。由于自己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工作人员对她照顾有加。一次夜里11点多,她又晕又吐,医护人员及时医治并始终陪在她身边。这令她感动不已,感叹这里像家一样温暖。
傍晚5时半,荣瑷医养中心的食堂准点开餐,三菜一汤两主食多种水果的搭配,让老人吃得好还有营养。76岁的北京籍老人刘芬荣从去年10月入住这里,被她津津乐道的除了饭菜丰富、口味鲜香外,还有专业、周到的医护服务。“每天早晨8点,护士会准时来查房,为我们量血压、测血氧,询问身体健康情况。屋里床头安着紧急呼叫器,外出还给我们配着定位手环,一键呼叫功能和楼里的护士站连通,有问题能第一时间联系他们。”刘芬荣说,“有一天,我突然感觉头重脚轻,医生听到呼叫赶紧来诊疗,一点儿没耽搁。”
作为怀来县康养产业率先布局的重点项目,鸿翔健康城以其推出的“医+养”模式深受老年人青睐。据了解,健康城目前拥有床位640张,入住了近60位老人,大多数来源于北京。
“鸿翔健康城以医养结合和居家养老为主要特征,项目包括荣瑷医养中心和即将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的5万平方米的平安医院。这样一来,老人在这里真正享受到了‘身边有护士,身边有医生,身边有医院’的一站式团队服务,解决了康养过程中的后顾之忧。”鸿翔健康城综合办主任李双庆信心十足地说。据悉,该项目分别被中国保健协会、北京市延庆区授予“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异地康养示范基地”的称号。
如今,慢慢的变多的北京老人选择到怀来安享晚年。区位和环境优势固然重要,但吸引他们的又何止一个方面?更多老人看中的正是这里医、养、康相结合的较为完善的养老资源。
电动爬楼机、电动版移位机、智能助行机器人、智能护理床、便携式洗浴机……一件件充满智慧的适老化设备,在天保健康城接待中心的展示区亮相。工作人员介绍,项目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后,这些设备会根据不同老人的身体健康情况配置到他们的生活场景,切切实实为老年人带来便利和幸福。
身边的智能化远不止于此,骨密度检查、眼底检测、答题测体质……这些日常检测和诊疗仪器同样也能在这里享受到,成为满足当下慢慢的变多智能养老需求的硬支撑。如果说家门口的“微型诊室”守护着老人的日常健康,那天保健康城依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怀来院区建设的三级甲等老年医院,则是为老人身体托底的实力“医靠”。
前不久,怀来县张女士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怀来院区成功地进行了冠心病治疗,不仅省去了到外奔波的周折,还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北京的医疗资源。
同样是这里,北京市民刘先生专程乘坐动车赶到怀来,挂到了在北京一号难求的专家号,顺利问诊。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潮下,医疗协同成为其中重要一环。2022年7月1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怀来院区开诊,怀来县医院正式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托管。目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怀来院区已引进26个专业、130名专家,建成胸痛、卒中等五大急救中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管理模式、医疗技术、医疗人才和其他医疗资源的持续输入,不仅为当地医疗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润泽本地百姓,而且还成为怀来县加速发展康养产业的硬核医疗服务保障。
而这一惠民效应还在持续发酵。怀来新中医院与北京三甲医院西苑医院合作快速推进;与河北平安健康集团合资投建的怀来平安医院建成投用;落实落细京津冀三地异地就医“一卡通”等政策;畅通北大人民医院怀来院区挂号直通总院和快速转院“绿色通道”;整合全县各级医疗机构,在城区外以北京人居住为主的小区中,加快基本公共医疗服务配套和应急就诊体系建设……随着京津冀医联体建设纵深推进,怀来县以此为抓手,积极扩大医疗“朋友圈”,推动一系列医疗资源共建共享、落地落实,让养中有医成为外地老人跨城养老的虹吸力。
如果说不断叠加的优势资源是怀来县发展康养产业的底气,那么培育养老服务专业人才是其持续发力的关键。怀来技师学院就是该县人才计划的一块阵地。2022年,怀来技师学院开设康养护理专业课程,打造了老年护理、内科护理、急救护理等6个仿真实训室,并深化校企合作,探索订单式康养人才教育培训模式。目前,该校康养护理专业在校生约400人,今年他们还将计划面向农村剩余劳动力等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打造康养实训基地。
如今,怀来县在打造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的过程中,也在探索更多可能性。深化与国投健康、北京康养、绿城康养、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等康养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对接合作;推动和美乡村、民宿旅游、现代农业、食品加工与养老养生深层次地融合发展……一个从“康养”到“康养+”的生态圈正在这里聚合。(记者 韩洁通讯员 高成 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