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TAID 周炼:放眼未来 点亮华人的照明设计之路
日期: 2024-03-02 作者: 衣柜
13台北万豪酒店酒店装修效果图) — 14台北文创会所会所装修效果图) October 2016
2016年TAID主办的「室内设计国际论坛」将延伸2016台北世界设计之都主题,以「城市相对论 / 品.台北」为论坛主轴,融入餐饮空间文化、生活时尚、色彩趋势、照明艺术并结合花艺、茶道、五感香氛、时尚艺术等传统食尚创新与生活美学。今年国际论坛将更多元、更精致、更具国际视野。
周炼作为灯光设计师被誉为华人照明先驱,为美国最大建筑照明设计公司BPI(Brandston Partnership Inc.)总裁,曾执行美国自由女神、纽约自然科学博物馆博物馆装修效果图)、北京颐和园、故宫南院等知名灯光照明设计案。他认为照明存在的目的是成为生活一部份,在人文与历史交织下,照明将让光与生活相互结合。
周炼先生表示:“此次台北室内设计国际论坛上我希望与大家一起探讨未来可以做什么,我觉得当下的各界都应该有一个主题是:了解过去、品味现在、探讨将来。”
LED其实是有利有弊的一种光科技,从其中我们大家可以探索出公共空间与人的共融关系。夜间的光环境,给人更多晚上活动的空间,不少人也可以参与到环境当中,照明技术正在全球蒸蒸日上,使得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有时候科学技术进步,会让人忘了身处在什么样的环境。如今我们大家可以任意调节光的亮度、灰度和节奏,随着环境不同照明也会不同,这里面其实也体现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有些城市的夜景,乍看之下很美,细看却发现有点机械化,让人看不出城市各自不同的背景文化。越发高科技的照明技术在人定胜天的鼓励下走偏了,与自然环境与文化背道而驰。
城市发展或许不需要很多原则,但也不能没有原则。“不忽略人文,不影响未来”,在发展过程中莫轻易给未来下定义,让未来自由发展,心态比方法更重要。 光与人类的关系是多元的,光的技术、光的科学、光的艺术、光的情感都与我们有密切的关系。
技术改变了我们对光的认知,柏拉图、亚里斯多德、西洋画家都对光有过不同解释,光是科学,也是艺术。照明设计就是把光与我们生活连上关系的艺术。设计是教育,让我们把自己的生活环境加以品味的改变。精致的空间不是成为有钱人的专用品,不然品味就变了味。
品可以分成三部分:品味、质量、品性。品味,是人文经验;质量,是指实体,技术;品性,是人品、品德。我们要寻求如何把品味脱离金钱,为大家培养设计的本能。
周炼先生在最后总结道:“有一天,我们都是自己的照明设计师,不用等有钱才雇照明设计师;有一天,我们肯定要加强新的设计教育,让自己成为无愧于心的好设计师。”
被誉为华人照明先驱的灯光设计师周炼在TAID室内设计国际论坛中接受了网易家居专访,周炼为故宫博物院的慈宁宫、珍宝馆以及南京科技博物馆等等重要场馆进行了照明设计规划,他认为中国的设计应当从本身传统中吸取精神,而非传统的表现。“我们的设计新思想,应当是找回老思路”。
网易家居:今年的台北室内设计国际论坛是以平台为出发点,主要是希望透过城市去探讨不同艺术层面的品位。请问您认为您擅长的光照艺术对生活质量有什么影响?
周炼:光照艺术应该从光这个元素谈起,这个元素跟我们生活之间真正产生关系,还是这几年的事情。所以这是一个崭新的机会,因为光救了我们的城市,救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正真看到了很多不同的层面。
网易家居:您做过很多不同的作品,您认为光在设计作品当中是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周炼:光本身就是一个呈现他人世界的工具,如果举例子来说,光就是一把刀子。刀子可以切菜、也可以杀人,好的光就是切菜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坏的光跟刀子一样也可以伤害人。在一些建筑中,我们都知道哪些是非常令我们心里烦躁的东西,这就是光不正确使用得到的一些后果。
网易家居:据了解您最著名的作品应该是纽约的自由女神,请问您在那件作品当中希望带给纽约市民什么样的感受?
周炼:自由女神是最开始移民的人看到后,就觉得切实进入到纽约的一个标志。但逐渐自由女神这个形象慢慢转变了,我们不需要经过自由女神就能到纽约,那它就变成纯粹的一个心理上的标志。
这种形象的建筑在世界各地都有,巴黎的铁塔不一定是最高的,吉隆坡有双子星,香港上海广州北京也都有这样的地标性建筑。因为这些的关系,所以我们做设计的,尤其以我个人来讲,我绝不会有任何做最显眼设计的概念,光的呈现一定是非常低调。我以往做的东西中,光本身带给我们的已经不是一个视觉的层次,而是心灵的一些沉淀,是如何真正的能够融入生活一个设计,才有以人为本的意义。
△ 2016TAID室内设计论坛理事长孙因女士为周炼先生颁发奖杯,感谢他对“华人之光”做出的贡献。